当前位置农经网 > 养鸡网 > 鸡病防治 >

三黄鸡腹水症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点击: 时间:2019-07-18 09:46 作者:慕罄白  来源:第一农经 

  腹水症是我们在养殖三黄鸡的时候比较常遇到的一个病症,也叫肺动脉压综合征、水肿病等,此病主要发生在雏鸡身上,患病后鸡的心、肝等实质器官发生病理变化、明显的腹腔积水,最终会因器官衰竭而死亡。那么三黄鸡腹水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三黄鸡
      1、固有性因素
  发现 快速生长的三黄鸡对能量及氧的需要量高,三黄鸡红细胞比蛋鸡红细胞大,尤其是在4周龄内快速生长期,红细胞不能在肺毛细血管内通畅流动,影响肺部的血液灌注,导致肺动脉高血压及其后的右心衰竭。
  2、原发性因素
  1) 慢性缺氧:根据养殖环境的不同,发现饲养在高海拔地区的三黄鸡,由于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或饲养在低海拔地区、海平面地区的三黄鸡鸡舍通风不畅, 尤其是冬季门窗关闭,鸡舍内二氧化碳、NH3、CO、尘埃浓度增高,氧分压降低,导致机体慢性缺氧,从而引起肺毛细血管增厚、狭窄,肺动脉压升高,继而出 现右心增大衰竭。
  2)高能日粮或颗粒料:高能日粮或颗粒料都可增加三黄鸡的采食量,使三黄鸡消耗能量需氧量增高而发病。
  3、继发性因素
  1) 营养应激:针对喂养不同发现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剩引起原发病基础上继发腹水症,如硒、VE、VC缺乏,食盐过剩等,但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明确了 腹水症并不是由哪种单一营养成分缺乏造成的,一些实验发病鸡群并未检出硒或VE缺乏的证据,饲料中添加VC和矿物质也未能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2)药物使用不当,主要包括环境消毒药用量不当,磺胺类药物及莫能菌素过量应用等,造成对机体肝、肾等实质器官的损害。再次提醒广大养殖户一定要购买正规生产销售的兽药产品。
  3)饲料变质:饲料保存不当发生霉变,引起鸡体霉菌毒素中毒等,导致肝病变,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诱发腹水症。
  4)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或气源污染物等导致肺脏气体交换功能障碍,继而引起肺部血管血压升高。一般认为肺脏病是腹水症病变的起始病灶,在发生三黄鸡腹水症的鸡群,几乎没有一只鸡有正常健康的肺脏。
  对策
  1、改进饲养管理
  肉用仔鸡早期生长速度快,对腹水症敏感性高,采用早期限饲防治效果较明显。
  一是用低营养水平日粮饲喂肉仔鸡腹水症发病率远远低于采食高营养水平日粮仔鸡,建议在3周龄前饲喂低能日粮,之后转为高能日粮。
  二是饲喂粉料能使三黄鸡腹水症得到有效控制。在三黄鸡腹水症易发地区尽量不要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脂肪。
  三是每吨饲料中添加300-500克VC可有效地控制发病率,这一作用可与VC的抗应激作用有关。
  四是在饲料添加125ppm浓度的脲酶抑制剂可降低死亡率40%左右。

三黄鸡
  2、改善环境条件
  鸡 舍的通风与保温是一对矛盾,尤其是在育雏时为了保温而将通风减少到最低程度,选成鸡舍内积聚高量CO、二氧化碳、NH3及尘埃等,使鸡长期处在通风不良、 氧气缺乏的状态中,从而继发腹水症。国外常采用恒温器控制的风扇和由定时钟控制的正压通风系统来解决通风与温度降低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减少腹水症发病率。
  为加快鸡的生长速度,降低腹水症的发病率,可采用3日龄内24小时光照,4-21日龄6小时光照,18小时黑暗;22-28日龄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29-35日龄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35日龄以上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
  3、药物防治
  1)长期或过量使用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物等,其残毒可影响心、肝、肾功能,导致腹水症发生,因此在生产中应尽量减少使用上述药物。
  2)口服应用利尿类药物(通肾灵、肾方舒等)对症治疗或皮下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1ml1-2次对治疗腹水症发病病例有良好的效果。
  3)运用中兽医学辩证施治理论,以利尿除湿、活血化淤组方原则研制的中草药方剂对防治腹水症有良好的效果,如肝诺欣等。
  以上就是三黄鸡腹水症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此病有着明显的遗传倾向,控制本病的根本措施是选育对缺氧或腹水症有耐受性,或对两者都有耐受性的三黄鸡品系。想了解更多鸡病防治技术,请关注第一农经网。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tag:

上一篇:三黄鸡腹水症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

饲养技术 更多+
鸡病防治 更多+

呼吸道疾病 肠道疾病 寄生虫病 病毒病 细菌病 免疫

养鸡问答 更多+